1016-Web 愉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句經常出現在古裝劇裡的橋段台詞,大家肯定耳熟能詳。

可能你會直覺聯想,該不會是因為入秋後大環境變得乾燥,相對提高了火災的發生機率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其實並不盡然!火災與季節並沒有絕對的正相關。根據消防單位公開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四季火災次數多寡依序是:冬季 31%、春季 29%、秋季 22%、夏季 18%;可見祝融並沒有特別偏愛哪個季節,任何的人為疏忽、器械故障、……等,都有可能醞釀成為大火,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遺憾。

水火無情,災害往往又發生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火災的成因必須同時具備三要素:達到燃點的熱源、可燃物、氧氣(助燃物),三者缺一不可!只要環境裡同時具備了三者,很容易就會一觸即發引燃釀災,損及財產甚至是寶貴的生命。

▍台灣火災成因的五大排行榜

觀察近期幾場嚴重火警,從 2017/01/17 中壢泰豐輪胎工廠大火、2019/09/15 三峽日式料理店火警,再到 2019/10/14 高雄燒烤店火警、……等,各種火災事件頻傳,大抵都脫離不了消防署統計公告的台灣火災五大成因(電器因素、其他、人為縱火、菸蒂、爐火烹調等)。

無論是工廠大火、民宅大火,又或者是發生在山林荒郊的野火;災害的現場常常是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濃煙密布;隨著風吹助長火勢愈燒愈旺的同時,甚至遠在方圓數公尺以外都可以見到厚重的烏雲壟罩天空,讓人看得怵目驚心。

▍火災的成因決定了空汙的種類

回想一下過去的火災新聞,除了事件報導,是不是也會同時呼籲民眾不要前往救災現場駐足圍觀,並且提醒大家預防周遭環境的空汙問題呢?

是的,就算是火勢已經被撲滅,環境裡還是可能殘留影響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

舉例前年發生在中壢的泰豐輪胎大火,事發過後恐怕會產生戴奧辛、一氧化碳、一氧化硫、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就算當時風向穩定,濃煙上層的煙塵不久後也已經逐漸擴散飄向外海,檢測後也沒有超標疑慮;但是,濃煙下層的煙塵卻仍然可能摻雜著戴奧辛與多環芳香烴等有害懸浮微粒,隨著沉降作用影響事發地點的中壢地區,以及下風處的平鎮、楊梅等地,甚至最遠還可能繼續波及新竹。

▍山林野火同樣會衍生空氣汙染

可別以為,只有「人為」因素的火災才會衍生後續的空汙問題。

今年九月的印尼森林大火,不僅燒毀了大面積森林,連帶也已影響了環境品質,造成前所未有的空汙警報。一張當地居民分享到社群的照片,彷彿像是罩上紅色的遮色片一般,現場腥紅的一片感覺相當驚悚。

換個地點再看看〔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導,因為高溫與乾燥的影響,自今年六月初以來,北極圈已經發生至少一百起的山火(其中,又以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兩地的情況較為嚴重)。暫且不討論火災所造成的直接影響,山火過後造成空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有機化合物,以及懸浮微粒的濃度升高,無遠弗屆影響了災區與鄰近地區的空氣品質。

單就今年六月份的北極圈火災,累計已經釋放五千萬噸二氧化碳,足足相當於瑞典國內一整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樣的結果實在驚人。

▍這麼做,遠離災後空汙威脅

每次大火過後,環保單位或團體總會持續的監測當地的空氣品質,呼籲民眾注意身體健康。

萬一很不幸的,剛剛好就是火災的受災戶,又或者是生活在火災周遭呢?面對首當其衝的汙染影響,又可以做些什麼以求自保呢?以下我們大抵分類出大方向,再簡述建議提供參考:

一、關於災後現場的善後工作

考量災後現場的物品殘骸,可能持續伴隨著(或者陸續釋放出)有毒的物質或氣體;因此,除非已經確定做好充分的周全保護,否則千萬不要貿然擅闖事發現場進行善後清理。

二、關於災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1. 災後避免戶外晾晒衣物。

2. 緊閉門窗,室內配合使用空氣清淨機降低汙染危害。

3. 門窗若有黏稠落塵殘留,可以配合清潔劑適當刷洗。

三、 關於災區民眾個人健康

1. 儘量避免外出;非不得已要出門,請務必配戴口罩,並且儘量穿著長袖衣物。

2. 外出返家後,身上衣物盡速換洗,並且立刻洗淨雙手與口鼻(最好全身沐浴)。

3. 均衡飲食配合多喝水,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 參考資料: